前幾天和友人吃飯聊到被動收入、財務自由,這個我耳濡目染好一段時間的名詞,才發現到原來我已經不是當初對理財一竅不通的小白,時不時會計算自己若需要達成財務自由,存多少錢才夠?目前存到什麼進度?看著存款金額慢慢增加,也更有動力持續下去。
大約在兩年半前,和同事一起加入健身房,每月付著一千多元的會費,那時候連 緊急備用金
是什麼?可以吃嗎?都不知道。
曾經因為被推銷健身房教練課程導致負債。當時的自己也不太懂得拒絕,原本買一期的課程還在我的負擔金額內,後來被推銷第二期課程時,被話術和自己的貪心矇了眼,想說課程買多比較便宜,信用卡就這樣刷下去,根本沒有考慮到總金額高昂且當時是在沒有存款
的情況下。
想著天塌下來還有家裡頂著,在付信用卡費時想著不要繳到循環利息,硬著頭皮去和家裡借錢,開始了我的負債人生。
比起大多數負債的人,我的故事大概就像是媽寶吵著要糖吃。但更重要的是,當時的我從來不覺得存不到錢是因為自己的消費習慣,只覺得薪水不高存不到錢很正常。
學習理財從記帳開始
有些人覺得每日記帳等於理財,但是沒有對記錄下來的資料加以分析,還不如不要花時間記錄。我一直都有記帳的習慣,不過大多時候都流於形式,像個機器人一樣,花錢、記錄、花錢、記錄,如此往復,每個月還是存不到錢。
記帳的目的是 為了瞭解自己的消費習慣、每月開銷,進而去估算每個月預計花費的金額
,而不是一領到收入就大手大腳的花,到月底時只能啃土。
當你可以明確地計算出你的 每月基本開銷
,這時候才比較容易估算其他項目。
每月基本開銷大致有以下幾項:
- 基本伙食費
- 交通費
- 房租 (住家裡則不須計算)
- 電話費
- 日用品
緊急備用金是最重要的
若你還沒有存到一筆緊急備用金,後面的就先不要看了,先存到這筆錢再說吧。
粗略的算法為 6-12 個月的生活費
,如果忽然沒有收入或是有什麼其他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,至少有一段時間可以不用擔心錢的問題。
先支付自己
先支付自己指的並不是當自己想買什麼東西就去買,而是 當獲得收入時,第一件事是先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投資自己的腦袋、購買資產
,再來是拿去付各種費用,最後才是生活費。
遵守紀律
如果沒有遵循設定好的規則,而是存一個月、花一個月,三天捕魚兩天曬網,那可能會花很久時間才存到你想要的金額。
購入資產,找尋投資標的
假設算下來每月基本開銷為 20000 元,若可以找到一個投資報酬率 5% 的投資標的,只要每年可以領到 20000 元的利息
,就相當於財務自由。
目前是使用股票作為投資工具,0056 或金融股大約都有 3-5% 的投資報酬率,若將每年領到的股息再投入,則可以加速財務自由的時間。
Note: 投資一定有風險,記得一定要用閒錢投資,不然若是有急用,可能會因此損失利潤。
計算本金
這時候問題就來了,到底要存多少的本金才夠呢?
假設想要每月領到 20000 元,等同於一年需領到 12 x 20000 = 24 萬元
本金即為 24 萬 / 5% = 480 萬元
如果有其他想估算進去的開銷,那金額就會再往上加。
想要不被工作綁架時間?想要把自己的一天投入在更喜歡的事情上?
那麼, 開始存錢吧!
越早開始存錢,選擇一個 3-5% 的投資標的,時間就會是你最好的複利工具。